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能源是主战场,电力是主力军。
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,宁夏在全国“双碳”工作大局中肩负着重要使命。今年6月起,自治区政协主动担当作为,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,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王和山、马秀珍、郑震、许宁分别带队,联合各民主党派、自治区工商联及政协相关界别,组建专项调研团队,深入全区五市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开展实地调研,广泛听取基层声音、收集行业诉求、凝聚多方智慧,为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奠定坚实基础。
9月17日,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召开,围绕“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、新型能源体系,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耦合协同发展”协商议政,自治区政协常委、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紧扣主题、畅所欲言、集思广益,以丰硕的调研成果、务实的协商议政,为宁夏推动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、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耦合协同发展贡献力量。
专班聚智破题 赋能绿色发展
“国家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”是宁夏一块沉甸甸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新型电力系统、新型能源体系建设,推动能源绿色安全发展,大力实施节能降碳改造,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耦合协同发展,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。
如何进一步推动能源与产业深度耦合?怎样加速风光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?经自治区党委批准,“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、新型能源体系,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耦合协同发展”被列为2025年自治区政协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议题。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牵头组建专项研究工作专班,汇聚各方智慧,构建起一个跨领域、多层次的“智囊团”,着力提升建言质量和协商实效。
“工作专班成员构成涵盖多领域专业力量,包括相关领域的政协委员、政府部门业务负责人、电网企业技术专家和高校学者,形成了政产学研多方协同的研究团队,为课题调研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和组织保障。”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,调研过程中,工作专班通过实地走访、座谈交流、数据研判、专家论证等多种方式,结合数据分析与模型预测,全面梳理我区发展现状,深入剖析突出问题,科学预测“十五五”时期发展趋势,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建议,形成了《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、新型能源体系,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耦合协同发展研究报告》,为协商报告的起草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参与调研的自治区政协委员王林伶说:“这次调研不同以往,我们面对的是全新的课题,需要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。以往调研更多关注单一领域或局部问题,而这次需要以系统思维来审视整个能源体系的转型升级。我们既要考虑电网的消纳能力,又要关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,这种多目标协同的复杂性,要求我们必须跳出传统思维定式。”他进一步阐释道,工作专班构建的政产学研协同工作机制,将政府部门的管理经验、企业的实践需求、专家的技术支撑和委员的议政视角有机融合,形成了多维度分析问题的能力。在调研过程中,电力系统、能源经济等领域的专家全程参与,为委员们解读技术路线、分析政策效应,使调研工作更加精准深入。
当前,新型电力系统与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正步入深水区,其系统复杂性和技术挑战日益凸显。这一系统工程涉及源、网、荷、储等多个环节的协同发展,需要统筹技术突破、机制创新和产业升级。为破解调研中遇到的现实难题,9月2日,自治区政协召开“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、新型能源体系,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耦合协同发展”专家协商会,邀请各领域专家现场答疑解惑,为调研工作提供专业支撑。
深入五市全覆盖调研找准关键问题破局
调查研究是人民政协的参政之本、履职之基、成事之道。
按照调研方案,自治区政协分为4个调研组,由分管副主席带队,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、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、教科卫体委员会、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分别承担。各调研组深入全区五市,走进新能源企业生产一线,探访工业园区发展现场,查看重点项目建设进展,通过实地考察、座谈研讨、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,全面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。
聚焦电网建设与产业转型痛点,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两次组织部分政协委员、民建宁夏区委会、自治区工商联及相关专家学者,赴银川市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,深入新能源企业、工业园区、重点项目现场,与企业负责人、一线技术人员交流,深入了解电网规划建设、电力调度运行、智慧电网建设等情况及存在的问题,了解到新能源规模化开发与系统消纳能力不足的矛盾凸显,电网支撑与调节能力面临严峻考验,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耦合协同发展水平不高,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经济性和机制障碍。
“作为新能源储能企业,在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时面临哪些实际困难?”“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,最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是什么?”……7月17日至18日,自治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,会同民盟宁夏区委会、农工党宁夏区委会,邀请有关专家学者,在吴忠市调研时,同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,详细了解企业在新能源开发利用、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。7月15日至17日,在固原市杨岭村农村分布式光伏、中卫市龙源电力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、贝盛绿能5GW高效光伏组件等项目现场,自治区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,邀请九三学社宁夏区委会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、工信厅、科协负责同志及有关专家,详细了解企业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面临的难点和堵点问题。
“建议有序推进绿电园区建设,完善细化新能源与用户多种交易方式,创新开展新能源‘双边+竞价’交易,为绿电园区配套新能源项目实现高效交易和售电畅通的路径。”7月11日,自治区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,会同民革宁夏区委会、民进宁夏区委会,邀请自治区发展改革委、工信厅相关负责同志,赴石嘴山市走访调研后建议,加快推进绿电替代与耦合步伐。
……
在调研过程中,4个调研组把深度研究分析贯穿全程,以把脉问诊、解剖麻雀的细致态度深耕问题,既确保全面厘清问题症结,又提出靶向性强的对策建议,力求每一项分析都贴合实际,每一条建议都精准可行。调研任务收尾后,4个调研组开展集中研讨,系统梳理各自调研所得,分别形成4份专项分报告。在此基础上,自治区政协经济委员会牵头整合各组核心成果,启动协商报告初稿起草工作;后续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开展集中研讨,对报告内容逐章打磨、反复修改,同时广泛征求相关职能部门及行业专家的意见建议,在充分吸纳各方反馈后,最终形成协商报告征求意见稿。
集思广益凝聚共识 共绘新能源发展新图景
9月17日,自治区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召开,围绕“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、新型能源体系,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耦合协同发展”协商议政。会上,9位政协常委、委员作大会发言,与会人员分为4个小组开展深入讨论,累计提出意见建议124条。相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积极参与互动交流,与常委们共商发展大计,为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和能源体系建设出实招、献良策。
“固原电力平均负荷仅50万千瓦,却要承载267.5万千瓦可开发新能源需求,消纳能力薄弱成了‘卡脖子’问题。”在第一小组讨论中,自治区政协常委马正红以固原市为例,直指我区能源转型痛点。他建议从供需两侧发力,高标准高质量推进332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工程落地投用,扩建六盘山变电站,规划60万千瓦以上储能项目,打造绿电园区吸引镁铝合金等项目,让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。
在“双碳”目标与乡村振兴的双重驱动下,光伏农业正书写着“一片土地、双重收益、多重价值”的时代答卷。在第二小组讨论中,自治区政协常委刘媛聚焦光伏农业耦合发展的痛点:“宁夏农光项目已带动2万农民就业,年增收超6亿元。光伏板离地仅1.5米,机械进不去,人工成本增加30%,这是亟待破解的堵点。”她呼吁尽快出台农光互补产业发展规划,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,对农光互补项目给予相应的绿色电价补贴,把投资回报期缩短至8年。
在第三小组讨论中,自治区政协常委周晓涛、马俊、张亚红、陈中伟、金忠杰等纷纷发言,结合实际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。大家一致认为,要提升新能源项目源荷匹配度,科学有序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,开展新能源消纳能力滚动分析,根据负荷预测结果合理安排新能源开发规模,分级分类安排项目接网时序,确保新能源利用率稳定在合理水平。
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在新能源发展中受益?在第四小组讨论中,自治区政协常委曹一建议,完善分布式新能源联农带农机制,因地制宜制定合作模式,根据资源禀赋、农民收入、产业布局等不同情况,充分征求农户建设意愿,“一村一策”制定分布式新能源建设方案,科学确定利益分配方案,优先就近招募当地农民参与项目建设,让农民成为产业工人。
一天的会议,内容丰富、热烈、务实,最终形成一份沉甸甸的协商成果:强化供需协同发力,促进新能源高水平消纳;优化完善电网结构,着力推进支撑能力建设;完善市场价格机制,释放协同发展内生动力;加快绿色低碳转型,提升耦合协同发展质效……
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与新能源综合示范区,宁夏在“双碳”大局中的使命艰巨。此次协商议政形成的成果,既是对能源领域发展痛点的精准调研,更是对产业绿色低碳耦合协同长远发展的集智聚力。自治区政协将持续关注研究,深入建言资政,为宁夏在能源转型赛道上走稳走实、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“绿色动能”。(记者 张红霞)